終南鎮毓興村"鳳誥雙輝"木牌匾背后的故事
- TAG標簽:
周至縣終南鎮毓興村路斌家,收藏著先祖路老太夫人晉八旬時的壽匾"鳳誥雙輝"木匾一塊。
"鳳誥雙輝"木牌匾,原懸掛在終南鎮毓興村村南的路氏祠堂大廳內,還有其它木匾二十余塊。1962年路氏祠堂拆除時,這二十余塊木牌匾分別分給路斌家和其他三戶路氏族人。時光流逝,歲月滄桑。這二十余塊木牌匾后來有的被改作門板,有的被改作床板,還有的被改作成盛糧食的板柜或者窗子扇,多數木牌匾已經當柴燒了。這塊"鳳誥雙輝"木牌匾,因被改作床板使用,才有幸的被保留下來,但由于原牌匾四周有浮雕邊框,為了床面平整而拆毀了該匾的邊框。
"鳳誥雙輝"木牌匾,匾長225厘米,寬110厘米。木牌匾四周邊框寬14厘米。匾心長200厘米,寬82厘米。上款是:恭祝誥封淑人路老太夫人八旬之慶;下款是:道光十一年陽月谷旦。在"鳳誥雙輝"四個大字的下方正中,還有用紅漆書寫的但字跡已經脫落而漫漶不清楷書人名:囗囗、囗囗、囗囗囗、囗文祥、囗囗魁 賀禧。
"鳳誥雙輝"的"鳳",是古代指有圣德的人,"論語•微子":"鳳兮鳳兮,何德之衰!";"誥"是古代一種訓誡勉勵的文告。如"尚書"有"康誥""酒誥"。隋唐以后,帝王授官、封贈的命令亦稱"誥"。"輝"是指皁晨的陽光為"輝",泛指"光輝"、"光釆"。
"鳳誥雙輝"木牌匾的上款"恭祝誥封淑人路老太夫人晉八旬之慶"中的"誥封淑人路老太夫人"是誰?筆者查閱清代道光年間閻敬銘等人編印的路德文集《檉華館文集》中有路德為母親撰寫的"先慈趙太恭人墓志銘"和1935年路孝愉先生編寫的《路氏世系》以及2011年新編的《蒲編堂路氏世系》,遍查路氏家族中的女性,無論是從年齡上,還是在族人中的聲望上看,這塊"鳳誥雙輝"匾上款中的"路老太夫人晉八旬之慶",都應該是路德的生母趙太恭人。趙氏生于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卒于道光八年(1828),享年七十二歲。
趙夫人原是興平人,外祖趙仁庵曾經是揭陽縣(今廣東省揭陽縣)縣尹?;仃兒髮⑴畠黑w氏嫁給了時任河北省藁城縣知縣的路元錫。
趙夫人一生仁慈賢惠,好布施,教育兒子路德成才,路德二十四歲時,于嘉慶十四年(1809)考中進士,歷官戶部湖廣司主事、軍機處章京。據《清會典》中記載,誥封就是誥命封賞。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,針對曾祖父母、祖父母、父母及妻時,存者叫誥封。清代對官員的封典制度,五品以上官員及先代妻室贈予爵位名號時,用皇帝的誥命授予,稱為"誥封"。路德是正四品官員,所以,只有路德的母親趙氏才能被誥封,才能享此殊榮。
"鳳誥雙輝"四個大字,行楷書體,黑地金字,字體凹刻。四個大字結構嚴謹,用筆豐潤,渾厚老辣,特別是"輝"字左邊的"光"字和右邊的"軍"字,光字較小,軍字較大,大小相配,構思巧妙。
這塊木牌匾未署書寫者的名字,但是我們從路德為大盛德楊廷桓老先生題寫的"精明渾厚"木匾,為大碩德蒲文明先生寫的"教嫓竇公"木匾等考察,這塊匾應該是路德所書。
相關內容: